我國近年來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但仍存在一些大氣污染問題,其中,臭氧污染日益凸顯。 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日前聯合印發《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作為總體方案中3個行動方案之一的《臭氧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更突出哪些新特點? 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院長、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負責人葉代啟認為,本次《行動方案》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特點進一步凸顯,同時,注重系統觀念、協同增效,聚焦重點地區、重點時段、重點領域開展集中攻堅,體現了其精準性和科學性。 工業企業VOCs源頭治理相比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環節,治理“性價比”更高,效果更顯著,是實現VOCs長效減排的必由之路。 對此《行動方案》提出開展含 VOCs 原輔材料源頭替代行動。 其中,由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海關總署等按職責分工,負責開展含 VOCs 原輔材料達標情況聯合檢查,加強對相關產品生產、銷售、使用環節VOCs 含量限值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臭氧高發季節加大檢測頻次,曝光不合格產品并追溯其生產、銷售、進口、使用企業,依法追究責任。 葉代啟認為,在以往的宏觀性臭氧管控措施上,明確對生產、銷售、進口、使用含VOCs產品的全過程提出了執法層面的相關要求,是本次《行動方案》的新亮點之一,也體現行動方案強化部門協作,依法治污,形成治污合力的思路。 在含VOCs原輔材料源頭替代行動中,《行動方案》提出要完善 VOCs 產品標準體系,建立低VOCs含量產品標識制度。 目前,我國出臺的VOCs產品標準主要集中于涂料、油墨、膠粘劑和清洗劑等產品。 葉代啟表示,著色劑以及家庭和機構消費者使用的洗滌劑、空氣清新劑、化妝品、個人護理產品、汽車蠟、汽車拋光劑、殺蟲劑、消毒劑等消費品的VOCs含量限值標準尚未制定。未來這些產品的VOCs含量限值標準都有望在《行動方案》指導下進一步建立。 他提出,標準的解讀和宣貫還需進一步加強?!叭纭洞髿馕廴痉乐畏ā访鞔_規定了‘工業涂裝企業應當使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的涂料’的相關義務和責任,但目前發布的《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涂料產品技術要求》(GB/T 38597-2020)為推薦性國家標準,該標準能否用于違法判定還尚無定論,導致無法落地的情況時有發生?!比~代啟說。 《行動方案》中提出開展臭氧精準防控體系構建行動,完善監測體系,對臭氧超標城市開展 VOCs 組分監測。 談及此項措施的意義,葉代啟解釋,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經光化學氧化過程,會生成臭氧(O3)和二次有機氣溶膠(SOA)等影響空氣質量以及一系列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VOCs組分復雜且不同物種反應生成O3和SOA的潛力以及對人體健康影響各異。 “因此,通過開展VOCs組分特征、臭氧生成潛勢(OFP)、二次有機氣溶膠生成潛勢(SOAFP)以及健康風險等研究,識別VOCs優先控制物種,對涉VOCs優控物種的行業進行重點管控和治理,可以為臭氧和顆粒物協同管控和人民群眾的健康保護提供科學依據?!比~代啟說。 此外,針對目前我國已開展VOCs組分監測但未將含氧VOCs(OVOCs)這一指標納入監測范圍的部分地區,他建議未來可以考慮增加該指標。 葉代啟說:“某些地區連續幾天出現臭氧污染時,第一天觀測到的VOCs和臭氧濃度都很高,但第二天VOCs濃度不高,而臭氧峰值卻進一步推高,這很可能就是由于某些含氧VOCs的反應造成的,但現有VOCs監測結果并不能反映這一現象。同時,含氧VOCs的缺失會使臭氧和顆粒物的生成模擬結果出現低估,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無法支撐精準科學減排。此外,各種VOCs壽命長短不一,從幾小時至幾十天不等,時刻處于動態變化過程中,需進一步加強科學研究,區分VOCs(尤其是OVOCs)一次排放與二次生成來源。” 區域聯防聯控作為“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建立起的有效機制,在《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中得以延續,目前在《行動方案》中也作為精準防控的重要措施再被提及。 葉代啟解釋:“在臭氧污染預測方面,目前我國各地已逐步構建了短期精準預報技術,但臭氧中長期趨勢預報的準確性還有待提升。臭氧及其前體物的遠距離傳輸,導致臭氧污染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且會在地區間互相影響,僅單個城市在短期內采取臭氧污染防治和應對措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他表示,建立區域統一的臭氧污染長期預測和應對體系是治理臭氧污染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本次《行動方案》提出重點區域具備未來 10 天臭氧污染級別預報能力、研究區域統一的臭氧污染預警標準和應對等措施,就是旨在指導地方,根據氣象條件和空氣質量趨勢預測情況,結合區域大氣污染傳輸特點和規律,開展區域臭氧長期預測并制定統一的應對措施,推動區域統一協同管控。 由于各地區的地理位置、產業結構和氣象條件不同,臭氧污染特征、前體物敏感性也存在相應差異。基于此,葉代啟建議,必須依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科學劃分臭氧控制區類型,針對每種類型進一步細化為本地污染控制區和聯防聯控控制區。
本文轉載自:vocs前沿公眾號